导读 想象一下,一个小球从10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每次触地后反弹至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通过编写Python代码模拟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编程能...
想象一下,一个小球从10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每次触地后反弹至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通过编写Python代码模拟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编程能力,还能更直观地理解循环和条件语句的应用。🤔
以下是解决该问题的小程序:
```python
height = 100 初始高度
bounce_index = 0.5 每次反弹系数
while height > 0.01: 当高度小于0.01米时停止
print(f"第{bounce_index}次落地,高度为:{height:.2f}米")
height = bounce_index 计算反弹高度
```
运行结果会输出每次弹跳的高度变化,例如:
> 第1次落地,高度为:50.00米
> 第2次落地,高度为:25.00米
> ……
通过这段代码,我们不仅能看到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也能感受到编程带来的趣味性!📚✨ 如果你想进一步优化程序,可以尝试记录总弹跳次数或绘制弹跳轨迹图哦!💡
Python学习 编程练习 弹球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