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韩国京畿道华城的Aricell电池厂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导致23人丧生,其中17名为中国临时工,还有8人受伤。这些临时工,常被称为“日当”,在韩语中指的是短期工人,他们对工厂的逃生路径并不熟悉。一名曾经在此工作的中国工人彭慧回忆,她在此处工作半年,负责擦拭电池,深知此工作潜在的危险,锂电池易因碰撞发热爆炸,尽管工厂强调安全,她经历的两次小规模爆炸幸运地没有造成伤亡。
彭慧提到,工厂环境不佳,电池液气味刺鼻,对员工健康构成威胁,故定期体检成为常态。该厂倾向于雇佣拥有合法身份的临时工,主要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年龄集中在35至50岁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起,朝鲜族人赴韩务工填补了当地劳动力空缺,通常从事艰苦、复杂、危险的“3D”行业。
另一位务工者张珊讲述了她在韩国找工作的艰辛历程。2018年,她与两位朋友抵达韩国,最初在光州未能找到工作,随后辗转工地,从事高强度劳动。期间,她遭遇中介诈骗,经历了多次工作变动,包括化妆品工厂、小葱加工和冰淇淋工厂,最终在冰淇淋厂稳定下来。
朗薇的故事则是另一番景象。她于2014年赴韩,受益于针对朝鲜族的签证政策,如H-2签证制度,这些政策为朝鲜族人提供了合法就业通道。朗薇在韩期间从事过多种体力劳动,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包括语言障碍和高强度工作,她始终坚持,部分原因是为给予女儿更好的生活条件。然而,长期的压力使她患上了抑郁症,最终选择回国开设烤肉店,找回了生活的快乐和安宁。
吴鹏的经历再次展示了赴韩务工者的多样生活。他凭借F4签证在韩国从事了上百种体力劳动,包括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尽管工作辛苦且充满风险,但高薪和对未来的规划让他坚持下去。他的家庭背景和对韩语文学的兴趣,让他在艰辛的劳作中寻找着精神慰藉和经济独立的途径。
这些故事共同揭示了在韩务工朝鲜族人群的复杂生活现状,他们背井离乡,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却也不乏挑战与困苦,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