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4日起,欧盟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施加了临时反补贴税,税率在17.4%至38.1%之间,最终措施预计11月4日公布。在此背景下,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访华,力促中欧通过对话解决关税争议。期间,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已进行视频会谈,同意就关税问题启动正式磋商。
当前,中欧间的磋商已在进行中,但鉴于复杂地缘政治因素,谈判能否成功化解分歧仍难以预测。国际评级机构分析指出,相比完全避免关税的乐观设想,更可能出现的是税率的小幅调整。
面对欧盟的关税措施,中国车企纷纷表达不满,如蔚来汽车坚决反对以关税作为贸易壁垒,吉利控股则誓言捍卫自身权益。而受到高税率直接影响的上汽,则强调不会泄露核心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宝马、大众在内的多家外资车企,以及特斯拉,均发声反对加征关税,认为此举不利于全球竞争力及欧洲整体利益。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已对中企造成负面影响,超七成受访企业在欧销售下滑,多数考虑减少与欧洲的合作。分析人士担心,若高关税持续,虽可能促使行业巨头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以海外市场较高的利润缓冲部分关税压力,但小型企业的发展计划或将受阻。
除欧盟外,加拿大、土耳其及中国电动车重要出口地巴西也相继宣布或实施针对中国车辆的关税措施,意图通过贸易壁垒促进本土汽车产业或吸引中国投资。
中国方面对这些关税措施表示谴责,并采取了反制行动,包括对欧盟部分商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考虑上调对欧盟某些产品的关税。这轮中欧贸易摩擦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担忧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而威胁经济增长。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并未放弃欧洲市场,转而寻求在当地建厂以规避关税,如蔚来、奇瑞、比亚迪及上汽均有在欧扩张生产的计划,同时多个欧洲国家正积极吸引中国投资。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成为热点议题,专家强调产业链国际化对中欧双方都有利。尽管中欧谈判前景不明,双方愿意对话本身被视为积极一步,谈判结果将对中欧经贸关系及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