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13日最新时讯 央媒评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 正能量不应成谣言遮羞布

导读 央媒评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谣言是公认的不良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当造谣或传谣行为被揭露后,有人企图以“传递正能量”为借口来辩解...

央媒评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

谣言是公认的不良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当造谣或传谣行为被揭露后,有人企图以“传递正能量”为借口来辩解。他们认为,只要谣言披上“正能量”的外衣,其危害就能被淡化。比如,北京大学数学系的韦东奕,自2021年走红网络并被誉为“韦神”以来,频繁成为“正能量谣言”的目标。从一夜之间帮助六个博士团队解决长期难题的虚构故事,到哈佛大学为他破例的不实传闻,种种谣言层出不穷。央媒评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

最近,有消息错误地声称韦东奕向洞庭湖水灾捐赠了1600万元。尽管这一谣言已被韦东奕的亲属、北京大学以及相关慈善机构否认,但仍有人将其视为“正能量谣言”而加以接受。然而,无论意图如何,编造假信息并试图塑造韦东奕为超凡脱俗的形象,或是借水灾热点强加英雄标签,都不是真正的正能量,而是对他的干扰。

央媒评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 正能量不应成谣言遮羞布

信息传播的价值在于真实与善意,二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正能量谣言”包裹着美好的愿望,但这不能改变它们作为谣言的基本属性。谣言不分正负,放任谣言散播只会导致负面后果。面对信息,首要任务是辨别真伪,之后才能评判是非。基于虚假信息的讨论毫无建设性,也不会促进社会前进。

此外,一些“正能量谣言”背后隐藏着商业动机,通过利用知名人物和热点事件制造谣言来吸引流量和变现。在技术的辅助下,虚假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已成为一种盈利模式,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公众应当提高辨别力,揭开“正能量谣言”的伪装。

平台方也应承担起责任,防止“正能量谣言”泛滥。随着算法技术的发展,平台对信息的筛选与展示具有重大影响力,必须确保技术的正面应用。平台不应让谣言登上热搜,更不能让造谣传谣者从中获益,以免污染网络环境。

总之,不存在所谓的“正能量谣言”。坚决打击所有谣言,消除造谣传谣的环境,才是维护真正正能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