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01日最新时讯 动力电池回收之乱:隐蔽“小作坊”如何对抗“正规军”

导读 动力电池回收之乱:隐蔽“小作坊”如何对抗“正规军”在一个不起眼的广东东莞工业园区内,一位廖经理展示了他的动力电池回收工厂。这里,废...

动力电池回收之乱:隐蔽“小作坊”如何对抗“正规军”

在一个不起眼的广东东莞工业园区内,一位廖经理展示了他的动力电池回收工厂。这里,废旧的动力电池经历重生:状态良好的经过拆解、重新包装后,被用于梯次利用;状况较差的则售予其他厂家提取其中的资源。随着2021年碳酸锂价格上涨,这类小规模电池回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虽不在工信部发布的正规回收企业名单上,却凭借灵活的操作和较高的报价,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动力电池回收之乱:隐蔽“小作坊”如何对抗“正规军”!

以东莞市塘厦、清溪两镇为例,众多隐藏在普通店铺中的小作坊从事着电池回收加工。在“东莞市远峰新能源锂电池回收”工厂,记者看到大量二手电池堆放,包括来自知名厂商的产品。这些电池经检测、分拣后,依据不同需求二次组装,用于电动车、储能等场景,成本低廉,极具市场竞争力。尽管操作方式较为粗放,存在安全风险,但通过外部合作进行专业拆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相比之下,廖经理的工厂更为精细,电池按品牌、状态分类清晰,供应给不同需求的客户。他透露,部分全新电池因补贴政策或内部测试等原因流入二手市场,而他们的优势在于能低成本实现电池的梯次利用,甚至涉足商业储能领域。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则通过破碎、打粉的方式,销售给资源提取企业。

尽管正规电池回收网点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情况堪忧。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点地址难以查找,部分已停业或无法联系。即使找到运营中的网点,多数工作人员对电池回收业务并不了解,正规渠道的回收业务显得力不从心。相比之下,非正规小作坊因成本低、操作灵活,成为废旧电池的主要流向,但这背后隐藏着安全和环保隐患。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分散,小微企业众多,约75%的废旧电池被非白名单企业处理。正规渠道受限于高昂的环保和安全成本,在回收价格上难以与小作坊竞争。行业专家和从业者呼吁,加强全链条监管,特别是生产环节报废电池的处理,以改善电池回收的现状。碳酸锂价格波动也影响着回收行业的经济性,但不同类型的电池(如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回收价值各异,行业整体趋势仍需综合考量。

动力电池回收之乱:隐蔽“小作坊”如何对抗“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