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业正面临寒流,即便是领头品牌也感到忧虑,而对于二线品牌来说,挑战更为严峻。《华尔街日报》引用Bernstein的数据指出,奢侈品牌Burberry和YSL正尝试通过降价策略重获消费者青睐。Burberry之前为提升品牌定位大幅上调了新款包袋价格,结果却是与原有客户群渐行渐远,也没能有效吸引更高端顾客。近期,该品牌部分包袋价格有所回调,例如中号Knight手袋降价22%,新任CEO Joshua Schulman的加入可能预示着Burberry将调整策略,降低消费门槛。
同样地,开云集团旗下的Saint Laurent在美国市场也对热销的Loulou包袋实施了降价措施。尽管如此,这些调整主要集中在皮具手袋领域,而非全产品线。手袋作为奢侈品品牌的核心类别,不仅是品牌价值的象征,也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手袋销售已占某些奢侈品牌收入的45%,此比例在2008年仅为34%。
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一大驱动力来自中等收入群体,他们虽每年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有限,但却构成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极少数高消费群体虽然被视为VIP,但他们对行业增长的贡献远不及中产阶级。特别是在亚洲,希望通过购买奢侈品展示社会地位的现象更为普遍。
当前奢侈品市场的冷却,与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市场的消费紧缩紧密相关。美国银行的数据显示,各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热情均有所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面对生活成本的上涨,对奢侈品的消费变得更加谨慎。
中国奢侈品市场虽然在疫情期间因海外消费回流而快速增长,但随着疫情缓和及汇率差异影响,奢侈品消费热开始降温,给计划在中国扩张的品牌带来挑战。LVMH、爱马仕、开云集团等奢侈品牌在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均显示出压力,中国市场尤其需要提振。
二线奢侈品牌面临的困境更为显著。以Burberry为例,其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下滑,CEO Jonathan Akeroyd离职,中国市场和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下降了21%和23%。Burberry不仅要应对市场寒流,还需解决品牌形象老化、经典产品如何保持新鲜感等问题。
Saint Laurent虽保持增长,但品牌知名度和话题度有待提升。为应对市场挑战,品牌邀请了明星古力娜扎担任中国形象大使,显示了向市场低头的姿态。此外,Saint Laurent的价格波动也成为社交媒体讨论热点,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稳定性的关注。
对于奢侈品牌,频繁调价尤其是降价策略,可能短期内吸引顾客,但从长远看会损害品牌形象和价值基础,不利于培养忠诚客户和维护品牌溢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