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09日最新时讯 京京乐道 | 在北京旅居交流后记

导读 在交换计划下,来自各国的媒体记者被安排体验中华文化。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CIPCC)2024年上半年项目来到尾声,回国的日子正式进入倒数...

在交换计划下,来自各国的媒体记者被安排体验中华文化。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CIPCC)2024年上半年项目来到尾声,回国的日子正式进入倒数阶段,回顾过去四个月,我还蛮感激获得机会在北京旅居一段时间,好好观察和体验这边的生活。

此行最难得的莫过于有机会到两会的现场,看另一个国家如何开会,看到整个提案和投票的过程。也有幸出席好几位中国政府高层的记者会,以及获得在其中一场记者会上提问的机会。这整个经历就仿佛是平时只能在电视或电脑屏幕上看到的人,霎时间走进了现实,就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

清晰地感受“中国速度”

通过两会,也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中国速度”,因为不管是多大的活动,都是准时开始,准时结束,没有拖沓,没有长篇大论的开场白,直截了当,许多事都是在一两个小时内快速解决。同理,无论是在银行办理事情、乘搭高铁和地铁,都可以感受到高效率。

生活方面亦是感受到了大大的方便,外卖或网购都很便宜,速度也快;公共交通也比马来西亚方便许多,基本上想去哪里都能靠着公共交通,不用堵在车龙里的感觉真的很好。至于北京地铁不分时刻的人潮,挤了几次地铁也渐渐习惯了。

这四个月感受了北京的冬天、春天和夏天。北京的冬天也没想象中难熬,有暖气万事足。春天时分,各种平日里只听说过的花——梅花、桃花、樱花、梨花、海棠、玉兰、牡丹竞相盛开,我也终于明白文学作品中为什么每每提到春天时,都离不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些形容。至于夏天的高温是真的热,即使是来自一年都是夏天的马来西亚,也难以忍受北京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期待有一天再来感受银杏和枫叶下的北京。

这四个月当然也不是仅充斥着美好。4月初从海南回来后,或许是休息不足,也或许是从炎热的海南回北京后,又突然不习惯北京的冷空气,当时直接病倒了,完全靠着自己带去的药和在外卖平台上购买的粥和广东凉茶来度过。

常被当“本地人”

还有,有些时候则是因为外貌与中国人无异,说的中文也没有夹带马来西亚口音,因此在地铁站或旅游景点遇上查证件的工作人员时,都会被叫出示身份证。这些时候我都需要多次重复我是外国人,并出示我的护照,才能顺利通过。早些时候跟从小红书上认识的当地人见面吃饭时,对方也说,如果我不说我是马来西亚人,根本无法从我的中文中认出我是外国人,而是会把我当成是本地人。

我记得在刚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就被一名会说中文的欧美人士问路,但我那时其实也是刚第一次到北京。在餐厅结账时,因为支付宝有些问题,也曾被服务员认成是海归人士,问我是不是刚回国。

有些时候则是当对方知道我是外国人,听到我从英文转换去中文时,都会一脸惊讶地称赞道:“你的中文说得真好!”,我也数不清我提了多少次马来西亚有华文教育。只能说因为外表和会说中文,有些时候我所遇到的事情,与其他外表明显是外国人的媒体同行们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