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亚太转向”被指加剧联盟困境
北约即将在华盛顿举行峰会,这被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标榜为冷战后最具雄心的聚会。然而,庆祝其75岁生日的北约正面临复杂内外挑战,包括欧洲持续的地缘冲突泥潭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为峰会笼上一层阴霾。虽然日韩澳新四位盟友连续三年受邀,但澳大利亚总理的缺席无疑给拜登政府力图展示的全球盟友团结局面带来一丝凉意。
峰会聚焦三大议题:乌克兰危机及乌入约可能性、增强防御威慑力,以及深化与印太地区伙伴的合作。不过,北约当前的内外困境让这些议程充满变数。
北约“亚太转向”被指加剧联盟困境 亚太四国合作受限
北约作为集体安全联盟,依赖外部威胁以维持存在。冷战后,它本应解散,却在美国维护单极霸权的推动下,通过不断制造新对手延续生命。近年来,内部因美国政策摇摆和欧洲成员间缺乏协调而紧张,直至乌克兰危机促使北约重聚共识并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北约未优先处理近邻的地缘危机,反而急于向亚太延伸。2022年马德里峰会上,北约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显示遏制意图。在美国“印太战略”引导下,北约在亚太军事存在增强,多国参与区域演习,亚太四国领导人连续出席峰会,加强安全合作,促进了“亚太北约化”和“北约亚太化”。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北约在亚太的计划遭遇内部反对,乌克兰危机导致援助疲态,欧洲政局变动影响其亚太策略。同时,亚太四国各有难题,与北约融合受限,如日本的军事扩张遇阻,韩国调整对美政策,中澳关系回暖减弱澳方遏华动力,新西兰则一贯保持中立。
尽管如此,美国及其盟友坚持冷战思维,继续在亚太推进大国竞争。拜登政府已在亚太构建多边盟友体系,尤其与日韩澳菲强化军事合作,使得该地区安全架构更接近北约模式。
然而,“亚太版北约”的形成面临挑战,不仅取决于美国下届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投入,还受限于亚太地区的经济融合与多元化现实。中国作为多国重要贸易伙伴,加上东盟等反对“新冷战”,使得“小多边”向集体安全架构转变难度大增。
全球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北约难以长期维持一个全体认同的外部威胁。其庞大的规模正引发“并发症”,过度扩张导致利益分散、管理成本上升,使得联盟内部矛盾加剧。北约在亚太的探索,正是其困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