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10日最新时讯 央视网评中储粮罐车运输油罐混用: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

导读 央视网评油罐混用:要消费者的命7月8日,央视网发布评论,揭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一些街道旁的加油站油罐车中,竟然可能装载着我们...

央视网评油罐混用:要消费者的命

7月8日,央视网发布评论,揭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一些街道旁的加油站油罐车中,竟然可能装载着我们日常烹饪所用的食用油。媒体报道揭露了油罐车存在化工油与食用油混装的问题,这些车辆既用于运输糖浆、大豆油等食用液体,也用于运输煤制油等化工产品,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震惊。

令人诧异的是,涉及此类违规行为的企业中,竟然包括中储粮天津分公司的身影。中储粮集团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将在全系统内开展彻底排查,并承诺对发现存在违规运输的合作单位和车辆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集团服务采购的黑名单。集团进一步要求各直属企业严格审查运输工具的合规性,确保所有运输环节遵循食品安全法规,特别是关注运输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

尽管中储粮采取了补救措施,消费者心中仍存有许多疑惑与不安。这一事件与常见的地沟油问题性质迥异,消费者通常认为,选择大品牌和知名厂家的产品即可避免食用劣质油。然而,即便是大品牌,在运输过程中也出现了化工油与食用油混装的情况,这超出了大众的认知范畴,影响范围不仅限于家庭烹饪,还波及到面包、薯条、烘焙乃至所有零食领域。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食品液体与化工液体共用罐车且不进行清洗,已成为罐车运输业内一个长期存在的公开秘密,暴露了“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这一原则在实际执行中的巨大缺口。罐车内残留的少量化工液体一旦与食用液体混合,其后果远不止是普通的食品安全事件,近乎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蓄意危害。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法》的严重挑战,更是对公众生命健康的极度忽视。

探究此类不合理商业行为的根源,经济利益往往是背后的推手。部分运输公司为了节省数百元的清洗费用,选择在更换货物时不清洁罐体,从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他公司被迫跟随这种不良竞争。而对于负责食用液体入库管理的机构,尤其是具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声称无法辨别罐车是否清洗过,这一解释令人难以接受,更多反映出的是责任缺失和道德沦丧,而非能力不足。这种玩忽职守的态度如同搭建了一个危险的舞台,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实际上,《食品安全法》及相关监管机构并非对此类问题毫无规定,但在运输、销售等环节看似严格的管理下,却在关键的衔接点出现了监管空白,使得问题食用油最终流向消费者,暴露出法律执行层面的漏洞。当前,针对食用油运输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仅有的推荐性规范对专用车辆的使用要求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如何通过多部门协作和技术手段填补这一监管空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亟需行业专家提供解决方案。

值得感激的是,媒体的曝光让食品运输行业的这一暗角得以见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行业内部无人站出来揭发问题,直到记者介入调查才使真相大白。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每一个环节都应以“认真”二字为准则,杜绝任何形式的草率与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