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央行宣布了一项新举措,即日起将在工作日特定时段实施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旨在调节市场资金流动性和推动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这一操作将采用固定利率和数量招标方式,利率根据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下浮动,分别减点20BP和加点50BP。
这一动作标志着正回购在近十年后的回归,但其角色已不同于以往。当前,正回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促进央行货币政策从依赖数量调控向价格引导过渡,与国际实践接轨,构建一个透明、可预测且与市场互动更为对等的机制,以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无阻。
新机制设想中,当市场资金充裕时,央行将启用正回购,维持隔夜利率不低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减去20个基点;反之,若资金紧张,则通过逆回购操作,使隔夜利率保持在7天期逆回购利率加上50个基点之下。
央行在推进货币政策改革方面已久谋深虑,近期动作频繁,包括探讨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基准的可行性、明确借券操作、参与国债二级市场交易等,以此强化人民币的政府信用背书,确立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市场定价基准。
这些措施意在加强人民币信用货币属性,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构建双方易于理解、量化及预判的沟通桥梁,实现货币政策与市场深度融合。尽管改革之路不乏挑战,但新框架已初具规模,正待市场检验。
市场对此已作出反应,债市收益率曲线趋陡,市场关注焦点也从过去的降准、降息等数量指标转向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更重要的是,新框架下,央行与市场的互动模式发生根本变化,由以往的指导性调控转变为基于市场原则的显性定价机制,强调市场约束与双方合作博弈。
这意味着央行需转变角色,与市场平等对话,尊重市场规律,形成基于共识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这种机制减少了传统管控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扭曲,提升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央行推动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核心在于适度放权和激活市场,其权威性来源于合理界定权力范围,减少直接干预,确保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这不仅要求监管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能力,还需司法部门有效调解利益冲突,共同促进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总之,央行的这一系列动作开启了与市场平等对话的新篇章,通过开放式的政策传导机制,深化对市场的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