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剧本收割中老年人
韦怡家的故事始于一个意外发现:她公公的房间里堆满了快递盒,而这些盒子里装的竟是老人从视频直播中购买的“古董”。这位70岁的退休教师,自2023年11月起迷恋上了直播间的古董买卖,短短5个月时间,就为此投入了超过6万元。韦怡多方求助专家鉴定后,揭露了这些所谓古董的真实面貌——它们只是现代工艺品,远非主播口中能够增值数倍的珍稀藏品。直播间剧本收割中老年人!
调查揭示,一些直播间的古董销售模式颇具戏剧性,主播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来推销商品,承诺购买后可获得高额回报,但对藏品的具体信息却语焉不详。更有甚者,提出所谓的“回收”计划,以此作为新一轮的欺诈手段。一名记者接到私信,对方保证只要支付2490元,就会有人上门签订高价回收合同,但这不过是另一个骗局。
社交媒体上,针对中老年人的这类直播间并不罕见。2023年5月,沈阳康平县公安局捣毁了一个通过直播销售假古董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同月,嘉兴市公安局也披露了一起涉及直播销售翡翠原石的诈骗案件,受害者“洪阿姨”因此损失惨重。
中国政法大学的朱巍教授指出,这些商家的行径构成了虚假宣传和诈骗,违反了网络内容安全的基本原则,对直播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韦怡公公的故事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充斥着类似的案例,消费者们大多基于直播间对藏品巨大升值潜力的暗示而购买,最终多数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得以协商解决。韦怡为了让公公醒悟,带着他前往博物馆鉴定,证实了这些“藏品”不过是现代工艺品,尽管如此,老人依然坚信它们有朝一日会被高价回收。
此外,一些直播间采用边演边卖的策略,以慈善、传承等情感牌吸引老年人,承诺高价回收或参加拍卖会,但实际上,这些承诺从未兑现。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受到曝光,仍有直播间继续此类行为,使用更为隐蔽的手段推广所谓的“古董”。
对于退货维权,受害者及其家庭面临重重困难,部分商家消失无踪或拒绝退款。受害者们建立了维权群组,分享经验,互相帮助,但即便如此,成功追回款项的案例仍是少数。
法律专家强调,对于此类直播间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应积极报警,并指出平台若知晓而不作为,同样需要承担责任。直播行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迫在眉睫,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分类管理机制,尤其是对保健品、古董等敏感领域的监管,以保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消费者的权益。直播间剧本收割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