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12日最新时讯 不久之后,我们或将面对住宅短缺?真相何在?

导读 不久之后,我们或将面对住宅短缺?近期,北京大学博雅学院一位特聘教授的访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他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时成为网友的谈...

不久之后,我们或将面对住宅短缺?

近期,北京大学博雅学院一位特聘教授的访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他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时成为网友的谈资,有时则遭到模仿和戏谑。然而,他在最近一次访谈中有力反驳了“中国房屋过剩论”,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仅凭平均数判断房屋是否充足可能掩盖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房屋高空置率主要出现在农村,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屋供应紧张,特别是对北漂、沪漂群体而言。这次他的论述基于数据,值得肯定。

对于“房屋过剩”的普遍认知,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有数据显示,全国房屋总数达到6.6亿栋,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5.9平方米,这两个数字乍看之下似乎支持过剩的说法。但实际上,这6.6亿栋房屋中,超过90%位于农村,城镇房屋约为4700万栋,其中还包括非住宅建筑。进一步细分,全国商品房数量约为1000万栋,对应着14亿人口,供需关系显得微妙。

至于35.9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与欧美国家相比看似不低,但考虑到我国采用建筑面积计算(包含公摊),实际居住面积会明显缩水。在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更显局促,如深圳人均仅21.8平方米,去除公摊后仅剩16.35平方米。而且,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个体差异,有人拥有多套房产,而有人则无房可居。

通过详细数据解析,可以看出几点:一是城镇住宅的套户比接近饱和,但住房资源分配极不均衡;二是房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农村地区空置率高达60%,而城市中,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来人口的居住条件往往依赖租赁市场;三是优质商品房供应依然紧张,老旧住宅占比较大,改善性需求旺盛但受到经济周期影响。此外,城镇化进程预示着未来仍有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核心城市住房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

综上,当前中国的住房问题并非简单的过剩,而是供需错配与地域不平衡。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需求仍然强劲,而住房资源未能有效匹配人口流动和居住需求。因此,讨论住房问题时,应关注地域特性、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而非简单归咎于房屋总量。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市场调整,住房市场的分化现象将会愈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