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7月13日最新时讯 日本为什么会被称“无毛社会”?

导读 不知从何时起,日本社会对体毛的接受度似乎降至冰点,当然除了头发以外,人体的其他毛发,日本人都无法再容忍了。其实脱毛并不是日本特有的...

不知从何时起,日本社会对体毛的接受度似乎降至冰点,当然除了头发以外,人体的其他毛发,日本人都无法再容忍了。

其实脱毛并不是日本特有的美容项目,但是以“有毛”为耻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恐怕都十分少见。日本的“脱毛”文化到底有多夸张呢?

#深度好文计划#

一、日本独有的“脱毛”文化

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对美的追求极为严格,这种追求不仅仅局限于面部美容,更扩展到了身体的每一寸肌肤。

在日本,光滑无毛的皮肤往往与年轻、清洁和精致联系在一起,而体毛则被看作是不够精致和有失礼貌的象征。

为了迎合社会的审美标准,许多日本女性会选择进行激光脱毛手术,以实现腋下永久性无毛的状态。

一项针对大约9,000名不同年龄段的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在20至30岁年龄段的女性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承认曾对腿部、腋下及脚趾部位的体毛进行过处理。

而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处理过腿部和脚趾部位体毛的比例超过了四成,而清理腋下体毛的比例更是接近七成。

这项数据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体毛管理的重视,不过有趣的是,不只有成年女性热衷脱毛,

日本男性对于脱毛的执念其实更为深重。

江户时代,当时的男性流行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观念,即认为露出兜裆布下的体毛是一种羞耻之事,这一观念激发了一股专注于VIO区域(即下体隐私部位)的脱毛风尚。在那个时代,男子们采用了一种原始却实用的方法来进行脱毛。

他们会在沐浴时,利用两块光滑的石头作为工具,摩擦以去除腿部、腋下、私密部位乃至肛周的毛发,这一传统脱毛方式被日本人称为“毛切り石”(毛切石)。

在公共澡堂,男性之间进行脱毛的行为毫无禁忌,除毛的声音此起彼伏,宛如一片青蛙的合唱,成为当时澡堂文化中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近年来,日本的脱毛热潮开始席卷全国,针对儿童的脱毛服务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兴趋势。

自2011年起,TBC公司针对7至15岁的儿童群体,推出了专门设计的“儿童脱毛”服务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和参与。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文化人类学家矶野真穗提出,日本人对脱毛的偏好可能根植于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即对“剔除一切多余元素”的执着。

这暗示了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脱毛行为超越了单纯的个人选择范畴,它实际上是社会价值观和集体心态的一种映射。

事实上,日本的脱毛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数个世纪以前。

在江户时代,脱毛作为一种美容习惯开始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流行,尤其是游女,她们为了吸引顾客,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和个人魅力,包括身体上的毛发管理。

在那个时代,脱毛的方法相对原始,但已经显示出了对美的追求,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轻石,将其研磨成粉末后与油混合,涂抹在皮肤上,通过摩擦来去除汗毛。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当时已经是一种相对先进的脱毛技术。

除了物理方法,江户时代的女性还使用其他自然材料进行脱毛,例如使用线或细绳进行拔毛,这是一种在亚洲多个国家流行的传统脱毛技术。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和日本社会对美的观念的变化,脱毛开始成为一种更加普遍的美容习惯。

特别是1960年代,随着迷你裙和无袖上衣的流行,女性对于腋下和腿部脱毛的需求大大增加。进入1970年代,随着电气脱毛器的引进,日本国内的脱毛服务开始商业化。

这一时期,脱毛不再局限于家庭或个别美容沙龙,而是成为了一种可以在专业美容院进行的服务,这种服务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脱毛文化的发展。

到了19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脱毛服务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美容院开始提供各种脱毛服务,包括使用蜡、化学脱毛剂和电解脱毛等方法。

这些服务的提供,不仅满足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对女性美的社会期待。

日本的脱毛文化不仅限于女性,男性也逐渐成为脱毛服务的重要客户群体,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对腿部、腋下和面颊毛发的处理越来越普遍。

在现代日本,男性对个人形象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城市中的职场新人和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脱毛来塑造一种干净利落的外观。这种外观不仅被视为个人卫生的体现,也被认为能够提升社交和职场竞争力。

可见脱毛在日本不仅是一种美容习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社会期望和规范。近年来,脱毛服务甚至扩展到了儿童和青少年,一些敢于创新的日本商家甚至涉足了婴幼儿脱毛领域。

一家名为Dione的公司就大胆推出了专门针对3岁以上儿童的脱毛体验项目。

当这类广告首次亮相时,连日本民众都感到颇为困惑,毕竟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除了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身上还能有多少体毛需要处理呢?这种超前的服务理念,显然挑战了大众的传统认知。

三、“无毛社会”背后反应出的问题

针对这股脱毛风潮,日本的学者与批评者纷纷展开探讨,一些人将其归咎于美容行业的膨胀与脱毛技术的无痛化革新。

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交平台的盛行与日本社会的耻感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质上还是因为日本人倾向于

过分在意他人看法,缺乏内在的自我审视,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识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普遍并不质疑脱毛技术本身,而是对“无毛即美”的单一审美标准感到忧虑。

在一个只能容纳一种美的世界里,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接纳,这种局面被视为对个人自由选择的限制,

是对美的本质的一种扭曲与压迫。

无论是脱毛,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身体修饰,当社会强制推行某种美学标准,剥夺了个人表达自我、追求个性化的权利时,这种所谓的“美”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转而成为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社会枷锁。

我们应当明白,真正的美应当是多元的、包容的,它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与特质,而非将所有人塑造成同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