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8月02日最新时讯 新华社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破解供需矛盾需合力

导读 新华社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暑假期间,全国多座城市的学校体育场馆实施了免费开放措施,这一举措深受民众喜爱。但遗憾的是,仍有众多...

新华社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暑假期间,全国多座城市的学校体育场馆实施了免费开放措施,这一举措深受民众喜爱。但遗憾的是,仍有众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假期闲置,未能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据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显示,公办学校等事业单位拥有的体育场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公共健身资源短缺的问题,还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实际上,早在2017年,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已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倡导学校以免费或低成本的方式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并得到多地政策响应及试点推行。

尽管如此,许多学校在短暂开放后又恢复封闭状态。背后的主要障碍涉及安全责任、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三大挑战。学校日常已承担重大安全职责,假期开放可能引入更多未知风险,加重管理负担。同时,维护体育设施及秩序需要额外资金,这对预算有限的学校而言是一大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协同努力。政府应加强规划并提供财政支持,部分地区的“共享操场”模式成功实现了教学区与操场的有效隔离,通过分时段开放,既保障了学生安全,也满足了公众需求。另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结合保险机制分散风险,成为一些学校破解难题的新路径。

当然,单纯依靠学校体育资源难以完全填补全民健身设施的缺口。未来,还需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如改造屋顶、沿河步道、商业广场乃至街心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运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