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杯效应”来了,订单暴涨,产能翻倍,一门新生意悄然生成
夏日炎炎,一股DIY冰饮潮流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兴起。只需简单几步,利用冰杯、橙汁和咖啡液,就能在家享受成本低廉、清凉解暑的橙C美式,其成本仅需5-6元,远低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这股热潮不仅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分享特调饮品配方的风潮,展现了“七天不重样,十元喝到爽”的经济实惠与乐趣。“冰杯效应”来了,订单暴涨,产能翻倍,一门新生意悄然生成。
与此同时,冰杯行业在B端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夏季订单量激增30%,部分冰厂甚至面临供不应求,需提前预定的情况。农夫山泉、蜜雪冰城等行业巨头的加入,更是加剧了竞争态势,促使业界关注冰杯市场的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冰杯这一概念源自海外,2019年登陆中国市场后,借由今夏的火爆现象,通过社交平台逐渐被大众熟知。尽管在中国市场尚处初级阶段,但其在日本、韩国早已是便利店的常客,全年热销。中国市场的冰杯玩家大致分为三类:专业供应商、便利店及超市的自有品牌,以及跨界涉足的饮品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新入局的小型企业正不断增多,天眼查数据显示,制冰相关企业中,成立不足一年的就有158家,尽管大部分规模较小,却反映了行业热度。冰力达、冰极限等头部供应商在享受销量翻倍的同时,也保持着谨慎态度,认为当前的火爆更多基于社交趋势而非生活习惯的转变,其持久性有待观察。
即时零售领域的企业,如美团、盒马等,已开始布局冰杯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冰杯产品,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预示着该行业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预测,至2026年,中国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市场的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然而,看似门槛低的制冰行业实则成本高昂,利润微薄,特别是在包装材料和设备投入方面。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农夫山泉等品牌加入后,可能引发行业进一步内卷。在此背景下,高端化、产品创新以及制冰设备的研发成为了中小企业寻找机遇的新路径。
冰杯的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品习惯,也为行业带来了变革的契机。未来,谁能有效控制成本、持续创新并建立品牌护城河,谁就有可能在这片蓝海中脱颖而出。至于这场“冰杯效应”最终将如何塑造行业格局,谁又能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仍是未知数。“冰杯效应”来了,订单暴涨,产能翻倍,一门新生意悄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