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科技发展网

08月15日最新时讯 李政道曾是二战后最年轻诺奖得主 科学巨擘,华人之光熄灭

导读 李政道曾是二战后最年轻诺奖得主据报道,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近日去世,享年98岁。作为二战后最年轻的诺奖得...

李政道曾是二战后最年轻诺奖得主

据报道,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近日去世,享年98岁。作为二战后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之一,李政道的逝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悼念。

李政道长期致力于物理学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和天体物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使他们在中国家喻户晓。李政道还因对核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等多项荣誉。

李政道的求学和成长经历十分特殊。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小学教育,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未毕业。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严格,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使他在数学、英文和国文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政道曾就读于东吴附中和江西联合中学,但因抗战爆发未能完成中学学业。1943年,年仅17岁的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一些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前沿问题。然而,随着日军侵入贵州,浙江大学被迫停办,李政道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在这里,物理学家吴大猷对他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李政道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三年后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年仅23岁便被誉为“神童博士”。

李政道在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并在此期间与爱因斯坦有过面对面的交流。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宣布,李政道和杨振宁研究发现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原理推翻了“宇称守恒”的基本定律,这一成就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年仅31岁,是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华人之一。

李政道不仅以获得诺奖闻名,他的勤奋和对物理学的热爱更令人敬佩。他曾表示:“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工作,这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在80岁高龄之后,他每年仍有不少论文发表。

李政道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曾评价道:“在所有的理论物理学家中,能够在一二个领域做出有分量的工作就已了不起,而李政道先生几乎涉足了全部理论物理领域。”他在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量子力学、核物理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其诺奖成就只是他众多成就之一。

李政道不仅在科研上有巨大贡献,还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他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并积极推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建设。

李政道特别关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发展。1974年,他提出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这成为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办的重要理论依据。他多次回校讲学,与少年大学生座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成才报国。少年班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许多人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李政道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科学真理、推动科学教育进步的一生。他的离世,是物理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丰硕成果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